卓越乡村教师培养我们在行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必赢线路检测3003“国培计划”培训学员对话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
2017年11月21日晚,我校在教师进修综合楼十六楼会议室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座谈会主题“责任与使命: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必赢线路检测3003“国培计划”培训学员对话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学校罗明东校长、陈颖副校长,教务处、职成教院负责人,必赢线路检测3003党政班子成员及其教师代表,2017级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106名全体成员,“国培计划”小学教师代表60人参加了座谈。

作为高校,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应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力点,着力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服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农村。要补齐乡村短板,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刻不容缓,提高乡村教师素质必须放在首位。十八大以来,国家把乡村教师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十九大报告提出振兴乡村战略。我校作为一所建在边疆民族地方的本科师范院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学校进一步明晰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边疆民族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的发展目标,把为边疆民族地方培养卓越乡村教师作为学校的责任与使命。此次座谈会,就是学校为进一步培育教师教育特色,提升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质量,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卓越乡村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

座谈会伊始,罗明东校长围绕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培养模式作了主题发言。罗校长指出,一名优秀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优良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融入乡村生活、适应乡村生活的能力,更要具备热爱学生、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情怀。因此,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必须加强综合素质的教育和情感意志的陶冶,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必须实现一体化,培养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罗校长同时要求职成教院和必赢线路检测3003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立足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坚持不懈地探索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规律和途径,全面推进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以建好、建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为云南省基础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培育好学校教师教育特色,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育质量,提升乡村教师培养的适应性、针对性,罗明东校长深入云南省4个地州6个县30余所中小学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云南乡村教育、乡村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罗明东校长讲话热情洋溢,对乡村教师培养工作充满了真情、真爱和真心。


受罗明东校长讲话的启发,座谈会气氛热烈,与会人员交流充分。国培班学员来自大理州永平县、临沧市临翔区、怒江州贡山县、楚雄州牟定县等多所乡村小学,20多位老师都作了交流发言,对我校“国培计划”的实施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自身从事乡村教师的实践出发,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育人环境、家校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城乡差距及乡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分析了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及心得,分享了在平时的学习中促成这些素质与能力养成的途径、策略及经验。


和正雄、刘桓良等几位2017级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围绕乡村小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谈了自己的认识、体会、困惑,并就城乡小学的差距程度、乡村生活的融入方式、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小学生的相处途径等提出了疑问。国培班的老师纷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案例讲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


座谈会上,教务处施红星处长、职成教院夏绍先院长、必赢线路检测3003尹绍清院长也先后作了交流发言。陈副校长最后作了总结发言。陈副校长表示,国培班学员对我校工作的肯定,增强了我校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也增强了我校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边疆民族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的信心。同时,陈副校长要求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要认真落实罗明东校长提出的培养要求,务必做到“三性”(适应性、引领性、针对性)和“三化”(实践强化、培养途径多样化、职前职后一体化)。陈副校长还鼓励同学们明确奋斗目标,认真做好规划,刻苦学习,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
本次职前培养的小学全科师范生与职后培训的小学教师面对面交流座谈,是建立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既交流了感情,又深化了对乡村教师的认识。参加座谈的师生都很激动。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认为,通过座谈,进一步增进了对乡村小学教师的认识,明晰了努力的方向。国培学员则认为通过座谈,增强了作为乡村教师的责任感,也增强了自豪感。
我校将进一步把承担教育部“全国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项目单位、云南公费师范生培养单位的任务与目前承担云南省5个地州11个县的“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任务进一步整合、融汇、贯通,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构建卓越乡村教师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边疆民族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发挥出学校在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应有的作用。
撰稿:必赢线路检测3003
摄影:杨家宽